我的竞争者只有“昨天的我”
我的竞争者只有“昨天的我”
在读高三的时候,我身边的一位朋友突然变得陌生起来。这位朋友高中毕业后,考取了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在高中时代竞选学生会主席时,他曾是我的“劲敌”,是我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最终,这位同学被选为我们学校那一届的学生会主席。
坦白说,我对“学生会主席”这个头衔并不感兴趣。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们肯定会不禁发问:既然不感兴趣,那你又何必辛辛苦苦地去参选啊?个中缘由,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由于我长期在学校里和社会上参加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就在平时积攒了不少人气,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可以说是被同学们强行推上选举“神坛”的。
但是我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可不一样。他是抱着志在必得的决心。因为,他打算去斯坦福大学学习的专业与“领导力”有密切联系,而斯坦福大学考查学生领导力的标准,是申请人员有没有在高中毕业时,在万千学生面前进行过“毕业演讲”。我所上的高中,在毕业时会有三名学生进行毕业演讲。一名是首席毕业生(指学习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另一名是校领导通过面试选取的学生,而最后一个名额则是学生会主席。由于学习成绩不够优秀,我的那位竞争对手想以首席毕业生的身份进行毕业演讲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必须要成为学生会主席才会有百分之百的机会进行毕业演讲(顺便提一句,虽然在竞选学生会主席时我“不幸落马”,但我在毕业时,仍以首席毕业生的身份进行了毕业演讲)。
当时,这位朋友或许是太希望自己能当上学生会主席了,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都对我做出一些不太友好的举动。有一次,我们参加为医院捐献彩色蜡笔的活动时,那位同学向自己的组员高喊:“同学们,我们给医院捐献的蜡笔,一定要比帕特里克多才行!”喊着这样的口号,他向我发起了挑战。又有一次,我在教务室和老师谈完话之后出门,那位朋友居然冲我用充满挑衅的口气说道:“你都和老师谈什么了?该不会是Grade-grubbing吧?”稍稍解释一下,“Grade-grubbing”是指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而奉承老师的行为。这样的话满含讽刺挖苦之意。
最让我感到哭笑不得的是,他正好在选举学生会主席的当天过生日,除了我之外,他邀请了周围所有的同学。我也是后来通过旁人才得知,这个极其幼稚、可笑的计划原来是他的母亲一手策划的。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些事情肯定会让人觉得心头像是被铺上了一层沙粒一样,非常不舒服。现在细想一番,我却不觉得委屈,毕竟他的准备工作做得比我更为出色。再者,当时我确实对“学生会主席”这个头衔并不感兴趣,我也不想被卷进如此幼稚的争斗当中(或许是因为我这样的态度,让他觉得我不够尊重他,所以才会让他感到愤怒)。
在前文中已经说明了,最后那位同学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学生会主席。但是,我却无法向他送去发自肺腑的真诚祝贺,因为我无法认同他的做法。实际上,这位朋友为了当上学生会主席而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比我得到更好的选举分数而已。对于注重学习过程的我来说,我始终无法把他当成是自己真正的对手,更不能欺骗自己给他送去假惺惺的“由衷祝贺”。
美国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国家。从教育制度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充满着“竞争”色彩。因此,在美国长大并受教育的我也不可能会无视“竞争”。既然无法躲避竞争,那么我只能正面迎上去,勇敢地面对,而且还要从竞争中胜出!可是后来发现,即便我只是单纯地想要从竞争中胜出,也会招来许多人的误解。特别是在发挥自己特长的时候,不擅长的朋友们会认为自己遭到了“挑衅”,或者,他们干脆认为我是在“炫耀”自己的天赋。
实际上,我们从许多社会性活动和人们的行为中很容易看得出,无论是哪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大家都无一例外地难免与别人进行比较和竞争。但是我从小就不喜欢和别人进行比较,包括现在也是如此。因为,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击败对手,成为某一活动的第一名”毫无关系,我一直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从自己获得的成就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可以了。或许是因为抱着这种理念,我只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会去刻意观察对手的行为,在对手身上花不正当的心思,或者是处心积虑地去寻找“对手”。
因此对我来说,比起击败对手时所品尝到的成就感,在接触到新鲜事物时所感受到的喜悦感更能给我带来快乐。当然,在竞争的大环境下,有些时候我们确实不得不面对竞争,但这时我会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提高自身能力,享受过程等方面。当然,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想享受过程,就必须先体验到乐趣才行。所以,对于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注重学习过程的我来说,用竞争换来 “第一名”、“满分”、“首席”等荣誉的意义并不大,那些只是一些身外之物,只有心灵的愉悦和真切的乐趣才是最主要的。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