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率飘红 学校“愁”就业质量
据统计,去年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6%,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7.94%(不含技工学校),初次就业率更连续多年在96%以上。
随着低端产业的转出,高端技术人才缺口愈发明显,即使是走“国际线”也无法立竿见影即刻改变高端技术人才“断货”的严峻事实。近年来,广东中高职院校每年毕业生90万人,对200余万的用工缺口而言,远远不够用。
在广东一家啤酒厂工作的谢先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厂里的效益不断下滑,职工们的福利越来越差。更糟的是,步入而立之年的他工作上渐渐觉得力不从心:技术要求越发提高,电子操控的技术转变已让他无法“吃老本”。每次竞聘,“老资格”的他都比不过新人。
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丰富的实习经验与相对较低的薪酬期望,让高职毕业生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谢先生也曾有过“光辉岁月”。作为“转型升级”之初的受益者,从广州某轻工技校毕业后,谢先生顺利地进入啤酒厂工作。“当时学校并没有像现在那样重视校企合作。”谢先生说,离毕业还有两三个月的时候,班里就有2/3的学生被企业抢先“预订”,他正是其中一员。
每月3000元的薪酬对于当时的中专生而言,无疑十分有吸引力。刚进入啤酒厂工作的谢先生一切都颇为顺利:上手快,效率高,谢先生的能干获得了上司的赞许,当时的感觉是:“前途一片光明”。
没想到,近年来随着新的一批师弟师妹的涌入,谢先生开始发现自己有点“跑不动”了。近年来,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为应对经济发展的要求,我省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上可谓“大刀阔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丰富的实习经验与相对较低的薪酬期望,让这批中高职毕业生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据统计,去年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6%,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7.94%。(不含技工学校),初次就业率更连续多年在96%以上。
新人的涌入更透射出一个严峻的现实:那些曾经“神勇”的老将,已无力转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齿轮。他们必须“回炉再造”,才不至于被淘汰,而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出预警。
“这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型人才短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刘惠坚说,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随着高技能产业成为主流,传统的专业设置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亟须创新。
迫切需要的改变
为更好应对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800名高职学生被远送一汽大众长春基地实习,并采取订单培养模式
22岁的陈泓目前在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实习,眼看毕业日渐逼近,他的工作却依然没有着落。可是,记者从他脸上一点也看不到着急的神情。陈泓是广东白云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2008级学生。据他介绍,班上共38人,近30人已找到工作。像同班同学范伟东、白丽娜等,过完春节后,早早就到公司上班了。
“我瞧不上那些招聘会上的企业,待遇不高,前景也不好。”陈泓其实也跑过几家招聘会,只不过逛了几圈,一份简历也没投就回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师、同学和师弟师妹眼中,陈泓很“牛”,“他的设计作品拿过大大小小有四五个奖吧,他不愁没工作。”陈泓的同学范伟东表示。
有如此淡定不犯愁的,也有老早就找好的。陈泓的女同学徐均艳已经在广州地铁总公司运营总部工作4个月了,那时她还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在校生。去年9月,品学兼优的徐均艳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广州市地铁总公司的面试,“很快,周六面试,周一就让我去上班了。”当时,她是全班第一个拿到offer的。
学生为何如此自信?在广东机电学院党委书记李永图看来,技能型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是主要原因,“企业提前预定我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都未必能抢到人。”通过对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跟踪调查,记者发现,该校2011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最低达98.55%,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更是百分百就业。
除了历年就业很好的专业(汽车类、机电、电气类、机械类专业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些在招生时不受考生追捧的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等,在就业环节呈现大热倾向。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