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药学家屠呦呦 离诺贝尔奖只一步之遥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在实验室。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81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20天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甚至预言,屠呦呦有实力获得诺贝尔奖。
“三无”教授
拉斯克奖是美国生命医学界最高奖项,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此奖项,其中有79名该奖得主在后来又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它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而诺贝尔医学奖近年来比较偏向临床医学奖,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的诺贝尔奖成果都是拿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这足以证明诺贝尔医学奖非常“青睐”有医学价值的工作。
医学界人士普遍认为,屠呦呦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一篇《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中,很明确地对屠呦呦获诺贝奖寄予了厚望。
让大家诧异的是,屠呦呦这个在医学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竟然是一个既无博士学位、也无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目前,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也许正是因为出于对名利的淡泊,才使她能够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医学科研与临床实验当中,从中草药中提炼出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她从数千种中草药中提炼出了青蒿素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国政府曾公开说,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的中国,正值“文化大革命”,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处于停顿瘫痪状态。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下令,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动,目的要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卫生部、原化工部、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参加,共同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批准于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并将“523”定为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并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均无好的苗头。
后来,屠呦呦系统地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吸取药物合理提取方法的线索,以寻找突破口,最终翻到了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的一段记载“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她细细琢磨这段记载,觉得里面大有文章。但是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其他科研机构也得出类似结论。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历史记载认为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缘何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
相关新闻>>
- 中国火箭王者归来 失利89天后 一箭三星发射成功: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预
-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逝世 20年只做一件事 西方佩服得五体投地:以敬意送别这位科学
- 这艘中国船干件事勾起美加矛盾 国内没啥人知道
- 俄罗斯机器人从试验场"逃跑"成网红 与普京握手
- 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飞机火箭上天全靠它 1g值300元
- 彩色兵马俑修复展出 “中国蓝”和“中国紫”代替“灰头土脸”
- 中国金属物理“一代宗师”“贝茵体先生”柯俊去世 网络热度却几乎为零
- 95岁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资深院士 杨振宁为中国做了什么贡献
- 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 30多名院士欢迎95岁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
- “三亲婴儿”缔造者张进遭美国FDA警告:停止宣传相关技术
- 新华社追踪韩春雨事件:撤稿是否等同造假?调查能否启动?
- 地球步入第六次生态大灭绝 速度之快超出想象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