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青网 > 历史长河 > 华夏春秋 >

云南陆军讲武堂 与美国的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法国圣希尔等

来源:《读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9-28 18:06  点击:


  在昆明的历史上,曾有两所神奇的学校,它们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历史地位。一所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另一所是闻名中外的西南联合大学。它们一“武”一“文”,双璧璀璨,使昆明这座边地古城成为那个时代热血男儿最向往的地方。

  当我翻阅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军校的历史时,我就想起我的故乡,想起另一所着名军校,它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提起它,我便肃然起敬。事实上,当黄埔军校于1924年成立的时候,云南陆军讲武堂已有15年的历史了。那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已招收了18期学员,它的优秀师生在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的“重九起义”和护国、护法战争中,功勋卓着,使得学校声名远扬,鼓舞了决心从军的中国青年,一些外国学子也慕名而来。当广州黄埔军校成立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应邀前往援助建校。据记载,在黄埔军校成立时的7人领导小组中,就有讲武堂教官王柏龄、何应钦、林振雄,他们分别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教务总长、总教官和管理部主任,成了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时的左膀右臂。当时,由讲武堂派出的教官,几乎占了黄埔军校的“半壁江山”。讲武堂的这些教官和毕业生把云南的成功教学经验带到了黄埔军校,甚至还把蔡锷为讲武堂编写的军事教材《曾胡治兵语录》带入黄埔军校,作为人手一册的教科书。后来人们说,黄埔军校是培养将军的摇篮,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则是黄埔军校的摇篮。
 

  19世纪末,风雨中飘摇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曾掀起“洋务运动”,推行“新政”。其中最重视的一项是仿照西法编练“新军”。由于云南地处边陲,介于当时英、法两国侵略势力之间,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清朝统治者就把第一批“新军”建立在云南。为了培养大批新型军官,云贵总督沈秉堃和锡良于1906年两次奏请清政府,获准创办一所新型的陆军学堂,即云南陆军讲武堂。1907年,李根源从日本士官学校第6期毕业后被电调回云南,投入了筹备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工作。这是讲武堂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一个重要细节:一大批留日士官学校的进步学生,如唐继尧、顾品珍、李烈钧、罗佩金、庾恩旸、谢妆翼、李鸿祥、张子贞、孙永安、叶成林、刘祖武、刘法坤、李万祥、吴广仁等等,在日本曾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加入过同盟会,此时全被李根源吸纳进了讲武堂。

  讲武堂开办之初,军事训练基本搬用日本军校“尚武”的教育内容,以军事学科为主,普通学科为辅,学制3年。学堂对学员进行刻苦训练,严格管理。学堂还要求学员对老百姓一定要和善礼貌,严禁扰民害民。当时,有一个名叫常绍群的学员,有一次在昆明晓东街“福顺居”吃饭,结账时与店主打了起来。店主哪是常绍群的对手,几下就被打得鼻青脸肿。事后,店主将常绍群告到讲武堂,常绍群因此险些被开除学籍,幸亏他成绩优良,颇得教官偏爱,几经道歉、检讨,被痛打20军棍、关了一个月禁闭之后,才得以回队训练。

  事实上,讲武堂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预示着它是封建王朝一手“培植”起来埋葬自己的掘墓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所从校长、教官到学生都参与打倒封建统治的军校。可以说,从开始筹办时,讲武堂的领导权就完全被同盟会所掌握,讲武堂成了同盟会在彩云之南播撒革命种子的天地。当时,讲武堂有47名教职员工,同盟会成员就占了17人,还有革命分子11人。这样一来,这座军校实际上成了“云南革命的主要据点”,成了“团结西南革命力量的核心”,成了一座革命思想烈焰熊熊燃烧的大熔炉,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对于这个巨大而危险的秘密,清政府派来继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当然也有所察觉。他曾听人说,讲武堂内革命党人多,留下这所军校是“养虎为患”。李经羲为此采取紧急措施,借故于1911年将讲武堂总办李根源调到滇西筹边,同时把自己最信任的湖南人蔡锷请来任协统(相当于今天的旅长)。让李经羲没想到的是,蔡锷更是一个“危险”人物。当时清廷正四处缉拿“康梁乱党”之一的梁启超,而蔡锷正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所以蔡锷一到云南就迅速与李根源、唐继尧秘密会合,一起策划和组织革命活动。

  1911年,讲武堂一期受过革命思想熏陶的数百名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各部队。为响应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的“辛亥革命”,云南陆军讲武堂爆发了“重九起义”,成立了以蔡锷为都督,讲武堂主要军官李根源、唐继尧、顾品珍任要职的临时军政府。之后,讲武堂师生又组成北伐军驰援川、黔两省起义,促进了各省的相继反清独立,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1912年,以讲武堂师生为骨干构成的新式滇军入藏平叛,在溜同江仅凭2000人的一支纵队,大败农奴主与英殖民者勾结的叛军,创造了无一人伤亡、仅损失9支枪的罕见战绩。1915年,新式滇军打响了反袁护国的第一枪,兵分两路入川、粤作战,蔡锷与李根源、李烈钧在这场战争中,成了赫赫有名的“护国三杰”。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图文推荐

    • 七夕鹊桥相会是“董永七仙女”还是“牛郎织女”?
    • 汉武帝后宫之最:四大国宝级美女伴身
    • 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古代皇后也要查处女膜
    • 唐代开放性文化:夫妻行房,侍女围观
    • 乾隆批示民告官:贪官绞刑革职 上访者全部斩首
    • 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始末
    • 1930-年度事件:宛西自治
    • 解放战争时期因为何事使得傅作义浑身筛糠?
    • 南京大屠杀首恶谷寿夫伏法记:头戴礼帽神色惨淡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16 新青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15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992号